• logo
果人果事第03期:黎召云
2020-05-07 18:37:41

 

生活中,有一种人自带沉静气质,他们淳朴、少言,看似平凡,实则蕴含大能量。

黎召云,就是这样的存在。

你永远也不知道这个皮肤黝黑、朴实的汉子,才32岁就已经是当地有名的技术行家;你也不会知道他是华中农业大学(华农)的高材生,一毕业就来到西北乡村,一待就是10年……

 

他真实而踏实,“我不是理科出身,也并非多么热爱土地、痴迷科研,而是真心觉得这一块很重要。

 

人存在总得有所求、有意义。

 

 

1

“化学反应”

 

1987年,黎召云出生。和当年许多农村孩子一样,黎召云的童年自由又快乐,最爱干的事就是摸鱼捉虾、追逐打闹。

 

小时候,父亲对他的影响最大。“父亲当过兵,又是技术出身(水电站电工)。耳濡目染地学到了他身上那骨子坚韧、吃苦耐劳与严谨认真。”这种光环效应,让他从小崇拜做技术的人。

 

2006年,黎召云迎来人生第一次重大抉择:高考。填报志愿时,家人没有过多干预。黎召云根据他对世界的认知,填报了华农的“农林经济管理”专业。

 

这个19岁的男孩可能不知道,这个选择,在农业产业化、精细化的今天是多么具有前瞻性;他甚至没有察觉,父亲性格上潜移默化的影响,在他以后的人生中产生了怎样的“化学反应”。

 

 

2

遇上了贵人

 

大学里,黎召云所学的专业属于文科范畴,偏理论。他便时常约室友去蹭技术相关的课程。“老家也种水果,感觉技术很重要。”

 

一次,黎召云和室友像往常一样去旁听课,恰好赶上台湾水果种植专家许典信“客串”。这次课上,许典信并没有讲技术,而是分析了目前大陆和台湾农业的差异。

 

“许老师有个观点我比较认同,大陆农业在理论研究水平上并不比台湾差,但大陆在实践应用上,至少比台湾落后30年。”

 

落后的原因在于,台湾有一批像许典信这样的种植专家,他们架起了理论与生产实践之间的桥梁,能够很好地把理论知识转化成实践应用技术。“但到目前为止,大陆仍比较欠缺这样层次的人才。”那时三农问题正是热点,黎召云所学的专业也经常会研究这方面。当下他便敏锐地意识到,这个可能是三农问题的核心关键,即缺少(连接理论与实践)真正把农业做好的技术人员。

 

这个暑假,黎召云做了个决定,他和室友联系上了许典信,到他的农场参加暑期社会实践。“这次实践,让我基本上确定了以后要从事农业技术这个方向。”黎召云说。

 

后来,许典信成了黎召云职业和人生道路上的领路人。“毕业后,我正式开始和师父(许典信)系统地学习。师父对我来说既是启蒙老师,又是人生导师。从他身上我既学到了技术,又学会了做人。”

 

 

3

两大“刺激”与抉择

 

2010年6月,黎召云从华农毕业后,进入百果园公司。上班后的第一件事是去新疆枣园基地学技术。“余董(百果园创始人、董事长余惠勇)和师父带我们从广东出发,一路向西,沿途考察了临近省份的合作基地,我负责文字记录。”

 

原本已经做好准备扎根新疆,没想到,到基地没多久,项目合作就中断了。黎召云暂时没有被安排工作。恰好这时,董事长秘书离职,余惠勇看黎召云文书工作不错,便让他填补空缺,跟着一起跑基地。

 

3个月后,这个青年突然认真地向余惠勇提出转岗申请,“我还是想做技术工作”。原来是秘书期间发生了两件事,对他触动很大。

 

第一件是“画虎”事件。有段时间,黎召云在深圳大仓收货,刚好收到一柜国产葡萄,一船美国进口提子。国产葡萄的外包装模仿美国,看起来挺漂亮,结果打开后发现箱子里面已经垮塌。“葡萄从产地到仓只需要一两天时间,而美国提子在海上漂流十天半个月都没有出现这种问题。”

 

此外,品质差异也很大。一柜国产葡萄,卖了一个月都没卖完;而进口红提价格是国产葡萄的三四倍,一个星期就卖了两柜。“国产的水果产业无论是技术,还是运作的人、运作流程,都太落后了。”

 

第二件与猕猴桃有关。当时公司正考虑采购进口猕猴桃(奇异果),余惠勇对这件事很重视。他提出一个现象,猕猴桃原本发源于中国,却被外国人做成了国际知名品牌。“你们看,佳沛奇异果一个卖十几块钱,百果园还很难拿到货。国产猕猴桃一斤才卖两、三块钱,仍然不好卖。” 

 

如果说在大学,黎召云只是书面上了解到中国农业落后现状,那工作后的这种巨大落差感,才让黎召云深刻地体会到,“只有技术才能救农业。”有了技术支持,一切操作就有了标准,才能有品质保障,也才能让国产水果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4

花3年攻克技术难点,不料遇上瓶颈

 

“如果哪一天能把国产猕猴桃的价格品质做到佳沛奇异果的一半,或者只有三分之一,那都不得了。”余惠勇提出这样一个宏愿,让黎召云对未来的路一下清晰了许多,既然国产猕猴桃大有可为,那就从这里开始吧!

 

当时,百果园在陕西周至县斜里村有个猕猴桃合作基地。周至县是中国猕猴桃之乡,已有千年种植历史,现如今几乎家家户户种猕猴桃。由于缺乏系统管理,每家种的品种不一且品质也不稳定。问题背后必然蕴藏着巨大的机会,黎召云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

 

刚来的时候,基地没有一个同事,黎召云只能顶着压力从头摸索。他先在村里租了房,把自己安定下来,便一心扑在试验地里,专心种果树、搞研究。

 

图为猕猴桃产地

 

当地果农毕竟种了大半辈子地,经验丰富。黎召云恰好缺乏基础种植经验,他便常常找优秀果农交流,到人家地里帮忙、请教,把学来的经验用在自己地里,同时对好的经验进行提炼与总结。“对一直困扰果农的果形、存储以及品质问题等,我会向师父请教,将理论知识通过试验进行加强与突破。”

 

“技术研发”从来都是孤独而艰难的,除了面对无数次失败的挫败感,还有来自合作伙伴的压力。“有些品类的水果可能研究十年、八年都难以有技术突破。但农业又讲究效益,时间不等人。”黎召云是幸运的,他凭着聪明坚韧、吃苦耐劳的性格,钻研了3年,终于攻克了影响品质稳定的技术难点!

 

从这时起,黎召云的技术之路进入了第二个阶段,他开始尝试小范围订单,慢慢地将技术往外扩散。

 

可是还没实施多久,就出现了一个令人头痛的问题。黎召云一直研究的品种叫“华优”,果肉黄色,属于中华系猕猴桃。这个品种在当时的市场接受度小,且不抗溃疡病。“刚开始收成还可以,结果第二年溃疡病一爆发。本来计划产30万斤,只做到了10万斤。”

 

做了几年,产量一直提不起来,黎召云遇到了瓶颈。此时的他不得不转移注意力,在做“华优”的同时,去关注本地的绿色果肉,即美味系猕猴桃。在这期间,黎召云发现秦岭北麓的自然环境可能不太适合中华系种植,美味系更有优势。

 

找到这个方向后,黎召云便把重心放在美味系研究上,通过不断地观察和试验,最终发现“翠香”这个品种值得发展。

 

 

5

死磕到底“猕宗”问世

 

翠香是早熟品种,口感比较优秀,产量却一般,且品质差异非常大。黎召云尝试把在“华优”上积累的技术用在翠香上,发现品质竟也有明显改善。

 

此外,他还通过不断总结,把造成品质差异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逐年排除。“几年下来,基本上把翠香的口感做得比较均匀,糖度最低在16度以上,整个风味都提上来了。”黎召云解释道,“在没做这些动作之前,高的18度低的14度都有。给消费者的认知是,这个猕猴桃时而好吃,时而不好吃。没有办法做商品化运作或者品牌化运作。”

 

随着后期技术日渐成熟,翠香品种,无论在果形、风味,还是耐储性等方面均得到稳步提升。“我们通过一系列的措施,让果品均匀度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把制约果品商品化的最大问题给解决了。”

 

技术、管理团队也在一步步组建、成熟当中。2017年,黎召云团队正式开始品牌化运作,打造了中国第一款高端猕猴桃品牌“猕宗”,无论是口感还是品质,用媒体品鉴的反馈来说,不输国际品牌。

 

图为猕宗丰收了,等待采摘

 

越来越多的果农加入到订单合作中。目前参与合作的农户已有500多户,仅周至县合作面积就达700多亩,一亩地相较之前能增加2000~3000元收益。

 

合作是双向选择的过程。农户做出选择的同时,黎召云也有严格的筛选标准。第一,安全性。严格按照百果园的农残检测标准,检测不合格的不要。“安全方面绝对不可逾越。”

 

第二,管理不到位不要。果园在管理过程中,也会出现一些问题,比如授粉不到位,结的果实整体偏小,导致商品率很低。这样的果实也会被淘汰。“我们会让果农认识到这个问题,尽可能地帮助他们提升品质。”黎召云补充道。

 

为了让农户持续、稳定地种出符合标准的商品果,黎召云每年会在各个产区进行三到四次的巡回技术培训。在关键的技术环节,黎召云会给农户发送建议。比如到了施叶面肥时节,他会通过微信发放阶段性操作指南,进行技术支持。

 

此外,黎召云还培养了一批区域经理人和技术指导员,方便规模化生产与管理。“区域经理人需要认同我们的种植理念,能够接受公司的发展思路,由他们来负责寻找愿意合作的农户;而技术指导员从种植水平不错的农户中选拔而来,通过系统的培训,由他们指导普通农户种植,并在关键性技术节点跟踪和落实。”

 

 

6

想让中国猕猴桃重回“祖宗”地位

 

10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

 

这10年,黎召云变化很大,他不再是当初那个“种植小白”,已成长为当地受人尊敬的种植行家。

 

这10年,黎召云向果农、向师父学习,将理论与实践融会贯通,并利用大学所学专业开始商业化运作,实现了从种植管理、采摘、拓展、包装、冷藏到销售端的一体化管理。

 

图为2017年黎召云在基地指导农户

 

猕宗面世这几年,市场一片叫好。“当初余董提出的宏愿,现在好像已经初步实现了,猕宗的品质售价已经达到佳沛金果的三分之一,几乎与佳沛绿果的价格持平。”今年猕宗的供货量相较去年提高了3倍,让黎召云倍感欣慰。

 

但,这只是刚开始。想要将品牌打响,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黎召云坚毅地带着团队一步步走在既定的路上,他也有个宏愿,“希望未来猕宗能够成为最好的猕猴桃品牌,与佳沛的差距越缩越小。如果有一天能够超越它,真正让中国猕猴桃重回‘祖宗’地位,这才是我们最终的目标。

 

 

7

坚守的意义

 

关于农业,让黎召云最担忧的是目前的教育体系,几乎没有几个科班出身的人愿意投身到农业当中来。就算从事农业,也会选择中间环节,在销售或市场这一块,卖卖农药、肥料等,真正投身到农业生产一线的非常少。

 

好在公司很早就关注到这一块。黎召云说,从2016年,公司开始实施“果核”计划,每年从农业院校招收刚毕业的大学生作为技术储备干部,今年已经是第四期。他们分布在百果园合作的各个基地,以老带新,让技术后继有人。

 

“但是这还远远不够,如果想要振兴民族产业,需要靠更多的有为青年投身当中。不然很有可能我们今后也会面临农业,不光是农业技术人才,还有整个农业从业人员断层的问题。”黎召云呼吁道。

 

这个行业道路虽然艰难,但前途很光明这也是目前许多像黎召云一样的技术人才一直坚守的原因。黎召云说,有一次他们去外地参观一个冷库,一条标语戳中了所有人的内心:做给农民看,教会农民干,帮助农民把钱赚。

 

“当时觉得这个标语非常契合我们在做的事情。”黎召云说。

 

图为黎召云团队组织技术交流活动

“它让我们在面对无数次试验失败、挫折时,面对单调枯燥的基地生活时,产生坚持的动力。当我们有幸能在技术领域做出一点成绩时,看到果农通过我们的生产标准在种植技术上有所提升时,果农因为我们卖出好价钱时,整个产业也在不断向好变强时,我感受到了存在的意义与价值所在。”

浏览更多